•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打擊“偽私募”勢在必行 進一步完善現有私募登記備案手段
      發布時間:2019-12-04 11:14:18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極少數私募基金涉嫌非法集資、挪用基金財產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部分私募存在募新還舊、期限錯配的資金池業務;部分私募存在公開宣傳推介、向

      極少數私募基金涉嫌非法集資、挪用基金財產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部分私募存在募新還舊、期限錯配的“資金池”業務;部分私募存在公開宣傳推介、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承諾保本保收益等違規募集行為。清除私募頑疾需從“入口”、法治、投資者教育、行業從業信義義務教育等角度實現突破

      最近,在私募基金新聞中,有2個“首次”很值得玩味。一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十次會議,提出引導私募基金行業規范健康發展。這是國務院金融委近十次會議中,首次提及私募基金。二是最新發布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9年版)》明確提出,非金融機構、不從事金融活動的企業注冊不得使用“基金管理”字樣,這是“負面清單”中首次納入私募基金。在私募基金公司接連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兩個首次”的提出意義非同尋常。

      自2014年私募基金被納入中國證監會系統監管以來,經過不斷引導和規范,私募行業總體規范運作水平有所提升。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在協會存續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4萬家,存續備案私募基金8.07萬只,管理基金規模13.69萬億元。

      但是,成績不能掩蓋私募違法違規問題。極少數私募基金涉嫌非法集資、挪用基金財產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部分私募存在募新還舊、期限錯配的“資金池”業務;部分私募存在公開宣傳推介、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承諾保本保收益等違規募集行為。

      之所以產生這些問題,與當前私募基金行業小、多、散的發展現狀有關。一是,目前游離于自律和他律監管體系之外的所謂私募基金公司占比較大,這些類私募或“偽私募”以“基金管理”“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等名義實施工商注冊,打著各種幌子坑害投資者。二是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準生證”在各地注冊標準不一,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三是“偽私募”“空殼”私募極具欺騙性。部分私募基金違規公開募集、保本保息、名基實貸和未到協會備案。極少數私募基金動機不純,通過虛報信息騙取登記備案、先備后募、備少募多等手段,利用投資者對“登記備案”法律屬性的誤解,不當增信,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從根本上治理私募基金亂象,僅靠定期的私募基金行業檢查,短期內可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從長期看仍可能死灰復燃。清除私募頑疾需從“入口”、法治、投資者教育、行業從業信義義務教育等角度實現突破。一方面,抓緊落實負面清單制度,在市場準入環節,規范私募基金公司的企業注冊,進一步完善現有私募登記備案手段,讓那些想渾水摸魚的“李鬼”無處遁形;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私募基金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加強對私募基金自律管理力度,對“空殼”、失聯、不具備展業條件、嚴重違規的私募機構采取必要強制手段,還市場清朗空間。此外,要加強對私募基金管理人信義義務方面的教育,推動私募基金投資者對行業產品、業績、規模等方面的認識再上臺階。當然,對于科技成果轉化作用較大的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要認清公司和業務實質,根據“負面清單”等相關要求采取差異化管理,以免誤傷真正有價值的私募基金公司。

      關鍵詞: 偽私募 登記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