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貴州紫云釋放綠色紅利
      發布時間:2023-07-08 08:07:54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貴州紫云釋放綠色紅利

      盛夏時節,沿著盤山公路記者登上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壩羊鎮平塘村的山頭,舉目四望,遍山皆翠,山坡上一壟連著一壟的茶樹,猶如一道道碧浪漫向遠方。

      “壩羊鎮群山環繞,海拔高、云霧多、寡日照、生態好,適合種茶?!眽窝蜴傸h委書記班興坤說,該鎮從2010年起,就把茶葉產業作為全鎮的支柱產業來發展,實現了生態建設擴綠、農民增收脫貧的目標。


      (相關資料圖)

      據了解,壩羊鎮目前共建成茶園面積4.1萬畝,形成了40公里的茶葉產業帶、3個茶葉產業集群,年產茶葉1500噸,茶葉年產值突破1.5億元,獲得了省級“生態茶葉示范園區”稱號。

      紫云地處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貴州省內喀斯特脆弱生態環境條件下區域貧困的典型,也是全國最后宣布脫貧摘帽的曾經的深度貧困縣之一。

      近年來,紫云牢牢守住生態底線,轉變發展思路,在建好守好綠水青山的基礎上,向山地要經濟、向生態要發展,推動打造“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園、戶戶農家樂、人人奔小康”的“綠色紫云”。

      “沒有‘綠水青山’,何談‘金山銀山’?打造‘綠色紫云’,首先得在‘綠’字上做文章。”紫云自治縣縣長楊堅說,該縣自覺承擔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使命,不斷強化生態建設,推進石漠化治理,提升生態質量,夯實綠色發展的根基。目前,紫云的森林覆蓋率已達68.63%,林地保有量超過230萬畝。

      在穩定提升生態質量的同時,紫云持續推進“生態+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持續構建“坡上有茶葉、林中有藥材、林間養蜂忙、林內蛋雞躍”的生態產業發展格局,暢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先后打造了松山“紫陌青嵐”、猴場小灣精品水果“愛琴?!?、貓營萬畝藍莓采摘園、宗地萬畝楊梅大觀園、大營十里桂花之鄉、火花萬畝橘橙園等一批綠色產業園。

      夏日炎炎,林場清涼。走進紫云縣城西南郊區的國有浪風關林場,菌棒長出了黑木耳、芙蓉李披上了粉霜、蜂脾上沾滿了蜜糖……

      曾幾何時,林場經營模式單一,生態優勢沒能轉換成經濟優勢,“守著金缽缽卻討飯吃”。

      2020年以來,紫云自治縣創新經營體制,以“龍頭公司+國有林場+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林下養雞、林下養蜂、林下種菌和林下種植中藥材等林下經濟,走出一條林下“掘金”、生態富民的新路子,實現資源增長、林業增效、群眾增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據浪風關林場場長王從軍介紹,林場目前發展林下菌1000畝、林下雞4萬羽、林下蜂300群,利益聯結貧困戶730余戶,同步推進中藥材、精品水果和其他林下種植養殖等特色產業發展。目前已種植藍莓100畝,種植無籽刺梨、李子、桃子等精品水果共300畝。

      油茶是紫云近年來重點發展的生態產業之一。時下的紫云自治縣貓營鎮黃鶴營村油茶基地,油茶林郁郁蔥蔥,一簇簇碩大的油茶果掛滿枝頭,顆顆圓潤飽滿,壓彎了樹梢。

      2014年,油茶基地負責人陳飛澍到貓營鎮流轉1300畝坡地種植油茶,如今油茶樹越長越高,果子產量隨之不斷增加,經濟效益也水漲船高。陳飛澍告訴記者,隨著雜草叢生的荒坡變身為生機勃勃的油茶園,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拍照打卡,“多業融合發展的勢頭初步顯現”。

      據了解,紫云自治縣油茶種植面積目前已經達到3萬畝,今年預計有3000多畝油茶進入豐產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的紫云,“兩山”轉換的通道已經打通,沉睡的大山已然被“喚醒”,綠色福利加速“釋放”,一幅山青水碧人增收的生態新畫卷正在繪就。

      關鍵詞:

      樂活HOT

      娛樂LOVE